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 唐添甜 李明阳 见习记者 李科燃 实习生 程熠


2025年4月15日,由河南日报社、大河报·豫视频创新打造的中国首部AIGC(人工智能生成内容)跨次元神话微短剧《灵山奇邀:少年来补天》(《0371:Super Boy's Cross-Dimensional Code》)正式上线。该剧通过个体视角、网感叙事展现中国历史文化和现代创新成果,力图打造一场跨越时空的视听盛宴。
剧透
微光成“剧”,“豫”见梦想。
一头是神秘莫测的上古传说,一头是日新月异的未来科技,二者激情碰撞,开启一场震撼人心的平行时空奇旅!
当倒计时开启,如何拯救即将消失的未来时空?受神秘声音提示,剧中人魏来凭借今日之智,巧妙回应古人之问,一路闯关升级,赢取“神器”——金木水火土五行之“灵”。
与此同时,在一次次时空探险中,魏来受古今人们执着不悔的精神影响,重新建立起面对现实生活的奋斗信心,一步步完成从青涩少年到“补天英雄”的蜕变……
赋能文化传承,构建国潮新范式
据介绍,该剧故事以“补天”神话为叙事基底,巧妙将上古传说与未来科技交织融合。剧情中,愚公移山、伏羲创八卦、神农尝百谷等神话创新演绎,及多个人物角色对现代科技的丰富想象,隐喻文明传承与科技发展的辩证关系。
主人公魏来作为广大奋斗青年的缩影,在现实挫折中“穿越”时空,从历史旅途中汲取力量,以他个人的成长蜕变,引发观众对科技与人性、理想与现实辩证关系的思考,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宏大叙事。

激活地域IP,助推文旅数字化
据悉,该剧通过“五行之灵”核心意象,串联济源王屋山、殷墟博物馆、黄河、“天地之中”观星台等文旅地标,为“行走河南·读懂中国”“跟着微短剧游河南”等品牌注入数字基因。剧中虚构的“神木原实验田”“中医药数字化”等场景,则映射了河南在智慧农业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成果,形成“影视+产业”的传播闭环。
这一创作实践不仅为传统文化注入年轻态表达,更以“技术+文化”的跨界融合,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。

AIGC全流程应用,打造影视工业新标杆
《灵山奇邀:少年来补天》由大河报·豫视频制作,采用AI技术参与制作流程,如分镜、场景、角色、音乐和音效,提升了效率和艺术性。主创团队结合古代神话与未来时空,注重历史考证与创新,既真实还原古代元素,又用AI创造科技感未来世界,通过时空旅行主题连接古今。
在技术突破方面,该剧通过整合AI技术处理复杂物理交互场景,克服了传统动作设计的限制,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和细腻度,为科幻场景创作开辟了新途径。在人物与场景融合方面,该剧通过AI算法优化人声与环境音效的均衡处理,强化声音的空间适配性和叙事层次,并智能合成场景音效,达到声画统一。
在流程优化方面,AIGC影像内容,能大幅缩短制作周期,降低人力和设备成本,实现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的平衡。

未播先热,技术口碑双突破
本剧以“Z世代”热衷的网文穿越、虚拟现实等元素为切口,推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。目前,先导片已于3月11日播出。自定档以来,#中国首部AIGC跨次元神话微短剧#等话题累计阅读量破千万,话题登陆微博同城热搜榜。观众对“赛博未来”“国潮神话”等元素表现出强烈兴趣。
4月至5月,《灵山奇邀:少年来补天》5集正片内容将以每周一集的频率在河南日报、大河报·豫视频、顶端新闻等客户端、微博、抖音、视频号上发布,同时联动18地市20+媒体账号,形成“省级主推+地市深耕”的传播网络,覆盖河南全域及全国重点城市,实现传播效能最大化。国际传播将通过iHenan英文网站、iHenan APP、省政府网站英文版及大河网英文频道四大核心平台发布。
这场始于中原大地的“跨次元数字神话实验”,标志了河南日报社在“文化+科技”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。未来,大河报·豫视频将致力于深耕技术赋能内容,助力更多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高质量视听产品,持续构建文化IP,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中国形象、加深情感共鸣,让中国故事以更生动、更接地气的形式走向世界。

扫码追剧吧
来源:大河报·豫视频 编辑:任华飞